查看原文
其他

前宾大招生官:整体录取(Holistic Review)是用来骗亚裔学生的

主页菌 Stoooges三士渡 2023-11-22


不得不说这届冬奥会的热度太高了,除了顶流明星冰墩墩之外,关注度最高的应该就是大放光彩的亚裔选手了,前有谷爱凌、陈巍,后有周知方、克洛伊·金。



这些一流运动员兼超级学霸,到底是怎么被培养出来的?宝藏男孩女孩们的成功,引发了网友对家庭教育的热烈讨论和反思。与此同时,他们身上共同的标签“亚裔”也带出了一个更沉重的话题:亚裔群体的身份认同,以及长久以来在美国社会的艰难处境。


这种艰难也体现在大学招生录取上,相比美国白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亚裔学生往往面临更严苛的录取标准,因此近年来,我们看到亚裔团体向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申诉的新闻,指责以哈佛为代表的精英院校在招生过程中以各种手段限制亚裔学生的名额。


2022年1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复审哈佛歧视亚裔案,这也意味着这桩耗时多年的官司将迎来最终的判决结果。此案作为判例,将对未来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平权纠纷问题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针对亚裔的歧视究竟有没有办法破解?有部分观点认为,亚裔在大学招生中被歧视是因为亚裔还不够强,各行各业都缺乏杰出且有话语权的名人。努力奋斗,提升影响力固然是一种方法,但试图通过变强来扭转大学的态度,似乎又掉入了系统性种族歧视的陷阱。说到底,任何人或群体都不应该因为“不够强”而被歧视,一个公正的社会应当是弱者也能得到尊重的社会。


主页菌今天想分享的是一篇早些年发布在《洛杉矶时报》上的文章,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宾大招生官,她在文章中提到了美国大学招生时一贯采用的综合考察方法——整体录取(Holistic Review),并对亚裔学生如何改善自己的处境提供了自己的看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以下为正文内容,原文标题《大学“整体录取”的真相》,作者Sara Harberson)



今年五月,60个团体向司法部和教育部提出申诉,声称精英大学在招生中对亚裔美国人采取了比其他族裔学生更高的标准。他们认为,整体录取(Holistic Review)已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种族歧视。



我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和富兰克林与马歇尔学院从事招生工作,我可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精英大学实行的“整体录取”基于一种理念,即考试分数或GPA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学生的品质以及他能为所在的社区作出的贡献。“整体录取”允许大学将学生的背景、成功克服的挑战、课外活动、推荐信、特殊才能、写作能力和许多其他标准考虑在内。私立学校和许多公立大学可以将种族纳入他们的考量,只要不采用种族配额(Racial Quota)。


总而言之,整体录取让招生增加了更多主观性,这种做法让人很难解释谁能被录取,谁不能,以及为什么。那么整体录取是否已成为让文化和种族偏见的幌子?


在某种程度上,是的。


作为一名招生官,我给许多学生、家长和升学顾问提供过建议和指导,告诉他们一个有竞争力的申请者是什么样的。但我没有提到的是,种族偏见、金钱、人脉关系和运动特长有时会让我们所提倡的“高标准”黯然失色,而“整体录取”却使这些因素成为了招生录取中的决定性因素。


最让我心痛的是那些明明达到了所有标准却仍然落榜的好学生。我会告诉他们申请者整体实力很强、竞争很激烈、录取率很低等原因,但我挂断电话后,我清楚地知道我没有说实话。


(落榜)总是有原因的。有时候是特别具体的原因,比如学生在某个学术课程中得了低分,尽管他的总成绩很高。但通常情况下,它(指落榜)与申请人缺乏“标签”有关。


对于一个申请入读精英大学的学生来说,“标签”就是入场券。标签表明这个学生是大学的优先录取对象。通常情况下,带标签的学生是体育特招生、校友子女、捐赠者或潜在捐赠者的子女,或“上面有人”的学生。亚裔美国学生通常没有这些标签。


亚裔美国学生很少是藤校校友的子女。亚裔美国人申请者中没有那么多被招募的运动员。他们通常也不会被指定为实际的或潜在的捐助者。简而言之,他们与这些精英大学没有一种长久的联系。


事实上,亚裔美国人往往不善于利用他们的人脉关系。在我从事大学招生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从未接到过交友广泛的政治家、公司高层或其他领导人的电话或来访,向我“推销”亚裔美国人学生。


单单标签本身,并不是高质量的亚裔申请者,被精英院校成批拒绝的唯一原因。如今,招生委员会中已经没有人敢使用种族“配额”一词,但对种族的刻板印象仍然存在。尽管大学不再有“配额”这一说法,但他们依然会毫无顾忌地按照自己设想的种族和性别配比来招收学生。


比如,人们期望亚裔美国人是考试成绩最高的,而且是班上的佼佼者;任何不足之处都可能成为被拒绝的理由。然而,即使亚裔美国人学生达到了这一高门槛,他们也很可能被列入等待名单或直接被拒绝,因为他们在其他优秀的亚裔学生中并不突出。学术上最杰出的申请者可能被视为书呆子、最不独特的人,因此招生人员很少为他们争取。


最终,整体录取会给精英院校针对亚裔美国人的偏见留出一个灰色地带,这种偏见针对的不仅是亚裔美国人,而是所有在“黑白分明”的学术世界中表现突出的群体。



这并不意味着整体录取应该被取缔。整体录取政策若能很好地落实,将是一件光荣的事。(撇开学生所拥有的条件)因为学生的故事和Ta独特的背景而录取他,给予他机会,这正是美国梦,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个改善亚裔美国人、乃至所有人的处境的方法是,增加招生过程的透明度。这将意味着把潜规则放到台面上,讲清楚所谓的“标签”到底在录取过程中发挥了多大的作用。此外,应该要求所有大学公开其申请者的人口统计资料和录取百分比。已经有许多公立大学这么做了,比如加州大学系统。


还有个更好的办法是,学校应该按人种和族裔来细分录取者的高中GPA和考试成绩。按照可识别的特征去细分录取率往往能看出学校招生的倾向和隐性的歧视,这种做法也可以促使学校更公平地录取,同时让申请人知道,哪些学校会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机会。


如果没有更高的透明度,整体录取很可能成为文化偏见与刻板印象支配招生录取的借口,让原本优秀的学生丧失进入藤校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为了下一代,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